布卷攻略网 - 分享游戏攻略和教程技巧!

当前位置:布卷攻略网 > 教程技巧 > 激战二怎么切线

激战二怎么切线

2025-05-04 18:02:09

激战二怎么切线

激战二怎么切线:全面解析与实战技巧

在《激战2》这款备受欢迎的网络游戏中,“切线”是一个重要的游戏攻略词汇,而非APP词、下载词或软件词。它指的是玩家在游戏过程中,通过特定的操作从一个服务器线路切换到另一个服务器线路的行为。这一操作对于提升游戏体验、避免服务器拥堵以及与特定玩家互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我们将从切线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实战技巧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切线的基本原理

在《激战2》中,每张地图都有一定的玩家容量限制,当玩家数量超过这个限制时,多余的玩家会被分配到相同地图的其他服务器线路,即“分流”。切线操作正是利用了这一机制,允许玩家主动在不同的服务器线路之间切换,以寻找更适合自己游戏需求的线路。

二、切线的操作方法

切线操作通常通过游戏界面中的菜单或快捷键进行。

① 通过菜单切线:玩家可以点击游戏界面上的相关按钮,找到切线选项,然后根据服务器的状态和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线路进行切换。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直观,适合大多数玩家使用。

② 通过快捷键切线:在游戏设置中,玩家可以自定义一些快捷键,将切线功能与特定的按键绑定在一起。在游戏中,玩家只需按下预先设置的快捷键,就能迅速切换到其他线路,极大地提高了操作的效率和便捷性。

三、切线的注意事项

在选择切线线路时,玩家需要考虑服务器的人数情况。如果某个服务器的人数较多,可能会导致游戏卡顿、延迟等问题。因此,选择人数较少的线路通常能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

此外,玩家还应关注游戏中的热门活动区域,选择相应的线路以便更好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切线前,确保网络连接稳定,以免出现网络中断等情况导致切线失败。

切线后,玩家应注意观察新服务器的状态,如果发现不如预期顺畅,可以及时再进行切线操作。

四、切线的实战技巧

在团队任务或副本中,如果队友所在的线路不太理想,可以尝试与队友协商切线,以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和游戏体验。例如,在挑战某些地图BOSS时,提前切线进入人数适中且稳定的线路,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率和效率。

在与特定NPC交互或完成特定任务时,玩家也可以根据NPC的位置选择合适的线路进行切线,以便更方便地完成任务。在某些需要频繁与NPC交互的活动中,选择合适的线路可以大大减少等待时间和任务完成时间。

此外,玩家还可以与其他玩家交流切线的经验和心得,了解哪些线路比较稳定和适合自己。通过分享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切线技巧和游戏水平。

五、总结

切线作为《激战2》中的一项重要功能,对于提升游戏体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掌握正确的切线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帮助玩家更好地享受游戏的乐趣,避免不必要的困扰和挫折。同时,通过灵活运用切线技巧,玩家还能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因此,无论是新手玩家还是经验丰富的老玩家,都应该重视并学会合理利用这一功能。

希望内容能够帮助到广大《激战2》玩家,让大家在游戏的世界中尽情畅游,体验切线带来的乐趣与便利。

射程最远的大炮

1914年秋天,德军统帅部制定了一个异想天开的作战计划,即沿法比两国边界

地区建立基地,从那儿用远程火炮炮击英国,要求火炮的射程至少在37千米。

于是,德军统帅部将研制远程火炮的任务交给著名的克虏伯兵工厂火炮设计师、总

监弗里茨·罗森伯格教授。为了论证这一设想的可行性,克虏伯兵工厂首先在其

“麦喷”靶场进行了远程火炮发射低阻力弹的试验。试验取得了成功,但此时德军

统帅部提出要研制能炮击巴黎的射程100 千米的超远程火炮,许多人认为这是

根本不可能的。罗森伯格力排众议,极力主张并积极组织研制。经过一段时间的探

索和试验后,罗森伯格运用数学计算来推定所有的因素一k 弹、火药量、3 分钟空

中飞行和大地的曲率间的相互关系,他认为完全可以制造出射程达100 千米。能从

法德边界炮轰巴黎的大炮。根据罗森伯格的研究成果,1917年2 月,德国军方又提

出将射程延长到120 千米。

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军方要货。因此罗森伯格决定利用当

时尚未装到舰上的L52 一5 型355 毫米口径的舰炮进行改装。为了加大射程,炮的

身管必须要大大加长。于是,他将3 段210 毫米口径的衬管连接起来,插入355 毫

米舰炮的炮管中,约3 .9 米露在外端,其他部件如药室、炮架也都作了相应的改

装。

1917年夏天,第一批远程火炮终于制成,德军将3 门大炮的阵地选择在克雷彼。

那里树木茂密,利于隐蔽,即使敌机飞临上空也不易发现。翌年二月,德军将火炮

秘密地运往阵地,牢牢地安装在水泥基座上。这种大炮口径虽然只有210 毫米,但

身管却相当长,达到34米(为口径的162 倍)。若把炮身竖立起来,其炮口要超过

10层高楼的楼顶。

为了防止炮管因本身太重(200 吨)而弯曲变形,罗森伯格在炮身上附加了支

架,为了解决机动问题,罗森伯格设计了可以沿着铁路轨道滚动的有轮缘的车轮,

而射程的增加或减少则由改变发射火药的数量来调节。巨大的铁路旋车盘可使炮架

和大炮作水平面的旋转,以改变方向。

这种大炮的射程超群,除了由于采用34米长的身管外,其发射的弹丸重量轻

(炮弹125 公斤,由195 公斤火药发射),弹丸结构合理(尖头、细长型),飞行

阻力小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为了获得最大射程,火炮还必须以最合适的角度来发射

弹药。经测定,这种大炮的最佳射角是53度,初速为1700米/ 秒,最大弹道高42千

米。根据物理学原理,空气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高度高于30千米的同温

层中,空气密度很小,已近似真空。炮弹在同温层中飞行,可认为没有空气阻力的

影响。炮弹经过20多秒飞到同温层时,还有1000米/ 秒的。这时弹道切线与水

平线的夹角恰在45度左右。这一角度可使炮弹的射程最远。炮弹在同温层中飞行约

100 千米后,重新进入对流层落到地面,这时它已在距发射阵地120 千米之外的巴

黎市区了。

为了取悦当时的德皇威廉二世,该炮起初命名为“威廉火炮”。由于首战威震

巴黎,故后人又称之为“巴黎大炮”。

1918年3 月 23 日 4时,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克雷彼阵地上的炮手正在忙碌着。

为了迷惑对方,德国10个机场上的飞机准备起飞,阵地周围30个炮兵连的火炮都指

向了法国。当“巴黎大炮”射击时,所有火炮将同时开火,予以配合。30名炮手用

提升装置将身管徐徐升到53度射角,打开厚达34毫米、铁门似的炮闩,弹药手从保

温弹药库内取出重120 公斤的炮弹,通过传送带送到炮膛内。此时德皇威廉二世也

来到阵地附近观看发射。

7 时许,一名炮手拉响火绳,弹丸凌空飞出,呼啸着向巴黎飞去。三分钟后,

第一发炮弹落在了塞纳河畔。为了掌握炮弹落点,以便使炮弹准确命中重要目标,

德国选了一名居住在巴黎20年的德侨做间谍。他的任务是将每发炮弹弹着点的准确

位置告诉一位小姐。这位小姐通过电话将情报传到法国与瑞士的边界。一名乔装成

农民的间谍赶着牧草车将情报送出法国。4 个小时后,准确的弹着点情报将送到德

军统帅部。

尽管战争已进入了第4 个年头,但巴黎的街头依然一派祥和,并没有大战的气

氛。在首都巴黎和敌军战线之间的防御地带,遍布着经过改进的高射炮群和高速战

斗机,因此在白天空袭巴黎等于自取灭亡。用戈塔式轰炸机进行夜袭逐渐增多,但

除月明之夜外,准确性几乎等于零。夜晚城市不但灯光熄灭,而且由于遍布高射炮,

进袭者只能高飞,因而袭击的目标也就不准确了。在飞机到来前,有效的警报系统

使每个人都能进行充分的准备。3 月23日早上7 时20分15秒,巴黎城北街道上突然

一声爆炸,建筑物震动,窗户碎裂,没有人受伤。20分钟后,相距2 .4 千米的加

雷德莱斯附近,发生了第二次爆炸,伴随着滚滚浓烟,墙倒屋塌,十几人倒在血泊

之中。惊慌失措的巴黎市民,四处奔逃,东躲西藏。以后每隔15~20分钟,就有爆

炸声在巴黎响起,一直持续到下午。起初人们以为是飞机来袭,可是他们既没有看

到飞机,也没有听到飞机的轰鸣声。当天黄昏,法国的电台广播了这样一则消息:

“敌人飞行员成功地从高空飞越法德边界,并攻击了巴黎。有多枚炸弹落地,造成

多起伤亡……”然而,许多人对此表示怀疑。法国军方对现场找到的和从尸体中取

出的金属碎片进行检查,发现碎片太厚了,不像是炸弹。军火专家们一致认为,这

些粗糙的金属厚块都来自炮弹弹壳。但相距最近的敌人阵地在105 千米之外,

而最重型大炮的已知的射程也不会超过32千米。因此有人断言:巴黎近郊藏有德国

人的“秘密武器”。

3 月29日下午4 时30分,“巴黎大炮”再次怒吼。一发炮弹击中了巴黎市中心

的圣热尔瓦大教堂,教堂里到处都是做礼拜的人。炮弹炸断了支撑拱顶天花板的一

根大柱子,数以吨计的石块“哗啦”一声坍了下来,压死了88人,另有68人受了重

伤。4 月2 日,法国举行了大规模葬礼,许多政府高级官员都参加了,曾经指挥大

贝尔塔炮轰击列日的鲁登道夫下令,“巴黎大炮”在那天下午保持沉默,但德皇却

兴高采烈地乘车前往克雷彼,亲自向炮手们祝贺。

勿庸置疑,“巴黎大炮”是当时世界上射程最远的火炮。巴黎人带着困惑和恐

惧纷纷猜测这神秘的袭击来自何方。直至法国的特工在靠近法德边界的克雷彼发现

了德国的远程火炮,这个谜底才被揭开。那时已有一门“巴黎大炮”发生了爆炸,

5 名炮手被炸死。余下的两门大炮仍轮番射击。

“巴黎大炮”的设计和制造堪称世界一流,其射程之远为世界之最,能袭击对

手的纵深目标。但它有致命的弱点:由于膛压非常高,后坐力特别大,炮架必须要

十分坚固。这就使得运输和操作极为不便,运输且不说,单是装填和发射一发炮弹

就需要10多分钟。

从3 月23日至8 月9 日,三门“巴黎大炮”从三个不同的位置向巴黎共发射了

300 多发炮弹,其中有180 发落在市区,其余的落在了郊外,造成了200 多人死亡,

600 多人受伤。尽管炮轰巴黎是德国春季进攻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并未产生

重大的战略影响,更挽救不了行将土崩瓦解的同盟国。随着战场形势急转直下,德

军匆忙将剩下的两门大炮运回克虏伯兵工厂,重新投入熔炉。其设计图纸也神秘地

消失了,仅有一份原始手稿保留在罗森伯格家族,秘不示人。法国及其盟国的特工

人员曾经费尽心机,想搞到大炮和设计图,结果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然,

40多年后,罗森伯格关于“巴黎大炮”的原始手稿最终还是“浮出了水面”。但在

当时,“巴黎大炮”以其昙花一现的身影,给世人留下了许多扑朔迷离的疑团和无

以尽言的思考。

短命的“巨无霸”——大多拉火炮

在火炮的发展史上,“巴黎大炮”虽然以34米长的身管和120 千米的射程(设

计射程127 .9 千米)而居世界之首,但它还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火炮,真正的火炮

头号霸主是十几年后纳粹德国推出的“大多拉”火炮。

1928年,饱尝德国侵略之苦的法国为了抵御德国的再次人侵,沿法德边界构筑

了举世闻名的马奇诺防线。该防线全长351 千米,约由5600座永备工事组成。工事

坚固,其掩蔽部顶盖与墙壁厚达3 .5 米。即使有像大贝尔塔炮那样420 毫米口径

火炮的炮弹直接命中,也难以造成人员的伤亡与装备的损坏。法国人天真地认为,

有了坚不可摧的防线就可高枕无忧了,而忽视了由于军事科技的发展而导致的作战

方式的变革。希特勒上台后,马奇诺防线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为了能摧毁这

难以逾越的障碍,1935年,希特勒命令军方研制口径在700 ~1000毫米的超级巨炮。

德国陆军兵工局把这一重任交给了曾设计制造过“大贝尔塔”和“巴黎大炮”的克

虏伯兵工厂。双方签订合同,于1940年交货。克虏伯兵工厂虽然有研制巨型大炮的

经验,但对于研制口径如此之大的巨型大炮,也感到是个难啃的“硬骨头”。该工

厂的设计师穆拉和保兹尤主持了火炮的设计工作。他们把全部精力投入巨炮的研制、

试验和改进当中,长年累月地忘我工作着。当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发动第二次世

界大战时,超级巨炮尚未设计完毕。1940年5 月,德军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之后,主力从比利时、卢森堡南部越过阿登山脉,从北面绕过法国重兵把守的马奇

诺防线。6 月14日,德军在洛林和阿尔萨斯的接合部两面夹击,一举突破了马奇诺

防线。此时超级巨炮尚在制造之中,1941年克虏伯工厂才完成炮身的发射试验。

到1942年春,克虏伯兵工厂终于造出了800 毫米口径的超级巨炮。巨炮的口径

大得出奇,炮膛内可蹲下一名大个子士兵。为纪念该厂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克虏伯,

希特勒叫它“重型古斯塔夫”。设计师穆拉为纪念他的妻子,将巨炮命名为“多拉”

(穆拉妻子的名字),德国炮兵则更喜欢叫它“大多拉”。

同年3 月 19 日,“大多拉”火炮进行实弹射击试验。希特勒在陆军元帅凯德

尔、装甲兵司令古德里安、军工部长施佩尔的陪同下,亲自来到戒备森严的鲁根沃

尔靶场,观看并鉴定射击效果。中午12时20分,“大多拉”火炮发射了一发混凝土

破坏弹,弹丸实测重量为7 .086 吨,火炮射角65度,射程达26.09千米。40分钟

后,火炮又以射角45度发射了一发重4 .759 吨的榴弹,射程达47.22千米。对火

炮颇为熟悉的希特勒对“大多拉”火炮的性能非常满意。

“大多拉”火炮由身管、摇架、上炮架、下炮架、炮耳轴、反后坐装置、炮闩

和输弹机等组成。整根身管由两段组成,即带身管套的前身管与后身管。安装时,

先将后身管插人身管套与前身管相连,再用硕大的连接螺母将它们固定。每个炮管

发射100 发,就得吊换新炮管,不然就会炸膛。换一次炮管也得1 天的时间,且炮

管的造价很昂贵。操作火炮可通过电力和液压机构来完成。即由电力机构赋予火炮

高低射界十10~+65度,用卷扬机吊装炮弹,输弹与闭锁则由液压机构来实现。自

动化程度非常高。

“大多拉”除了身管长度(32.48米)和射程(40多千米)不如“巴黎大炮”

之外,在许多方面都堪称世界之最:全炮约长 43 米、宽 7米、高 11 .6 米,有

4 层楼那么高,重1350吨,几乎是“巴黎大炮”的两倍,它的块头之大,宛如一艘

军舰;炮弹也大得惊人,有7 .8 米长,竖起来比两层楼还高,其中榴弹丸重4 石

1 吨。内装大量炸药,破坏力巨大,射程可达47千米;另一种用于破坏混凝土掩蔽

部的弹丸则重达7 吨,内装200 公斤炸药。据说它的威力足以击穿3 .4 千米处厚

度为0 .85米的混凝土墙。

“块头大”既是“大多拉”的优势,也是它的缺陷。与“巴黎大炮”一样,由

于块头太大,运输、操作、保障都极为不便。就运输而言,首先要把下炮架、身管、

炮闩等部件卸下来,再分别装车。为了装运这门炮,德国又同时研制了大功率军用

火车。1941年10月,克虏伯兵工厂制成了两台功率为1050马力、时速达60千米的D311

型机车。运炮车与两层楼的楼房相当。整座大炮及所需的弹药需动用60节列车。由

于炮宽7 米,标准宽度的铁路无法运输,需采用特设的轨道。到达发射阵地后,还

需借助巨大的吊车将各部件安装在炮架上。仅安装好这座巨炮就需1500人至少整整

忙上3 个星期。

“大多拉”作为德军最高统帅部的王牌,由一名陆军少将担任总指挥。射击时

则由一名上校具体指挥。直接操作大炮的士兵多达1400多名,加上两个担任防空任

务的高炮团、警卫人员、维修保养人员,共需 4000 多人。动用这座大炮需经陆军

参谋长哈尔德上将批准。

1942年 4月,德军第 11 军团司令曼斯坦上将前往希特勒的总部,汇报了进攻

克里米亚(属乌克兰)席伐斯托普要塞的方案。这个要塞不仅十分坚固,而且地形

险恶,德军曾于1941年12月17日发起一次大规模进攻,战至12月30日,德军的攻势

已成为强驽之末,除了损兵折将外,没有捞到任何好处。为了减少伤亡,增加胜算

的把握,曼斯坦请求总部提供重炮支援。结果曼斯坦不仅得到了两门特制的600 毫

米的加农炮,而且还得到了举世无双的“大多拉”的支援。

从6 月7 日起,德军在空军和炮兵火力的有力支援下,再次发起进攻,但进展

非常缓慢,双方都坚持寸土必争,每一个碉堡和每一条堑壕,都要经过浴血苦战,

苏军一再发动反击,以求夺回所丧失的阵地。无论是大型的据点也好,小型的碉堡

也好,他们都常常会打到最后一人一弹为止。“拉锯战”成了此役独特的风景。尽

管德军最后取得了此役的胜利,但是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些团只剩下了几百人,

还有一个连在撤离前线时只剩下了1 名军官和8 名士兵。希特勒深知此役之胜利来

之不易,特命令曼斯坦由上将晋升为元帅,并对所有参加克里米亚战役的人员颁发

一种纪念臂章,以资鼓励和表彰。在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战斗中,火炮特别是

“大多拉”炮立下了汗马功劳。“大多拉”火炮向该要塞的7 个主要目标共发射了

48发巨型炮弹。剧烈的爆炸声似电闪雷鸣,惊天动地,一股股浓烟从要塞升起。炮

弹降落之处,立即化为废墟,尤其是其中有一发击毁了在席费拉亚湾北岸埋在岩石

下30米深的一个巨型弹药库。令德军和苏军都为之震惊。尽管人们认为“大多拉”

的真正效力与制造它的成本不成比例,即效费比很低,但“大多拉”在克里米亚的

出色表现令参战的将士终身难忘。

后来,“大多拉”又连续参加了进攻斯大林格勒和莫洛托夫城的作战。分别向

这两个城市发射了8 发炮弹,还向一个弹药库发射了10发炮弹,想再现昔日的“辉

煌”。但它似乎没有像在克里米亚那样建立特殊的功勋。1944年9 月,在离华沙30

千米的一个小镇,“大多拉”向华沙发射了约30发炮弹,以镇压波兰地下武装力量

在华沙的起义。这是“大多拉”最后一次亮相。二战结束时,“大多拉”火炮已成

了苏联红军的战利品。以后又被运到盟军占领区,成为他们研究巨炮的样品。最后,

这座空前绝后的超级巨炮被盟军拆解,结束了它短暂而奇特的一生。

射程最远的大炮

1914年秋天,德军统帅部制定了一个异想天开的作战计划,即沿法比两国边界

地区建立基地,从那儿用远程火炮炮击英国,要求火炮的射程至少在37千米。

于是,德军统帅部将研制远程火炮的任务交给著名的克虏伯兵工厂火炮设计师、总

监弗里茨·罗森伯格教授。为了论证这一设想的可行性,克虏伯兵工厂首先在其

“麦喷”靶场进行了远程火炮发射低阻力弹的试验。试验取得了成功,但此时德军

统帅部提出要研制能炮击巴黎的射程100 千米的超远程火炮,许多人认为这是

根本不可能的。罗森伯格力排众议,极力主张并积极组织研制。经过一段时间的探

索和试验后,罗森伯格运用数学计算来推定所有的因素一k 弹、火药量、3 分钟空

中飞行和大地的曲率间的相互关系,他认为完全可以制造出射程达100 千米。能从

法德边界炮轰巴黎的大炮。根据罗森伯格的研究成果,1917年2 月,德国军方又提

出将射程延长到120 千米。

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军方要货。因此罗森伯格决定利用当

时尚未装到舰上的L52 一5 型355 毫米口径的舰炮进行改装。为了加大射程,炮的

身管必须要大大加长。于是,他将3 段210 毫米口径的衬管连接起来,插入355 毫

米舰炮的炮管中,约3 .9 米露在外端,其他部件如药室、炮架也都作了相应的改

装。

1917年夏天,第一批远程火炮终于制成,德军将3 门大炮的阵地选择在克雷彼。

那里树木茂密,利于隐蔽,即使敌机飞临上空也不易发现。翌年二月,德军将火炮

秘密地运往阵地,牢牢地安装在水泥基座上。这种大炮口径虽然只有210 毫米,但

身管却相当长,达到34米(为口径的162 倍)。若把炮身竖立起来,其炮口要超过

10层高楼的楼顶。

为了防止炮管因本身太重(200 吨)而弯曲变形,罗森伯格在炮身上附加了支

架,为了解决机动问题,罗森伯格设计了可以沿着铁路轨道滚动的有轮缘的车轮,

而射程的增加或减少则由改变发射火药的数量来调节。巨大的铁路旋车盘可使炮架

和大炮作水平面的旋转,以改变方向。

这种大炮的射程超群,除了由于采用34米长的身管外,其发射的弹丸重量轻

(炮弹125 公斤,由195 公斤火药发射),弹丸结构合理(尖头、细长型),飞行

阻力小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为了获得最大射程,火炮还必须以最合适的角度来发射

弹药。经测定,这种大炮的最佳射角是53度,初速为1700米/ 秒,最大弹道高42千

米。根据物理学原理,空气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高度高于30千米的同温

层中,空气密度很小,已近似真空。炮弹在同温层中飞行,可认为没有空气阻力的

影响。炮弹经过20多秒飞到同温层时,还有1000米/ 秒的。这时弹道切线与水

平线的夹角恰在45度左右。这一角度可使炮弹的射程最远。炮弹在同温层中飞行约

100 千米后,重新进入对流层落到地面,这时它已在距发射阵地120 千米之外的巴

黎市区了。

为了取悦当时的德皇威廉二世,该炮起初命名为“威廉火炮”。由于首战威震

巴黎,故后人又称之为“巴黎大炮”。

1918年3 月 23 日 4时,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克雷彼阵地上的炮手正在忙碌着。

为了迷惑对方,德国10个机场上的飞机准备起飞,阵地周围30个炮兵连的火炮都指

向了法国。当“巴黎大炮”射击时,所有火炮将同时开火,予以配合。30名炮手用

提升装置将身管徐徐升到53度射角,打开厚达34毫米、铁门似的炮闩,弹药手从保

温弹药库内取出重120 公斤的炮弹,通过传送带送到炮膛内。此时德皇威廉二世也

来到阵地附近观看发射。

7 时许,一名炮手拉响火绳,弹丸凌空飞出,呼啸着向巴黎飞去。三分钟后,

第一发炮弹落在了塞纳河畔。为了掌握炮弹落点,以便使炮弹准确命中重要目标,

德国选了一名居住在巴黎20年的德侨做间谍。他的任务是将每发炮弹弹着点的准确

位置告诉一位小姐。这位小姐通过电话将情报传到法国与瑞士的边界。一名乔装成

农民的间谍赶着牧草车将情报送出法国。4 个小时后,准确的弹着点情报将送到德

军统帅部。

尽管战争已进入了第4 个年头,但巴黎的街头依然一派祥和,并没有大战的气

氛。在首都巴黎和敌军战线之间的防御地带,遍布着经过改进的高射炮群和高速战

斗机,因此在白天空袭巴黎等于自取灭亡。用戈塔式轰炸机进行夜袭逐渐增多,但

除月明之夜外,准确性几乎等于零。夜晚城市不但灯光熄灭,而且由于遍布高射炮,

进袭者只能高飞,因而袭击的目标也就不准确了。在飞机到来前,有效的警报系统

使每个人都能进行充分的准备。3 月23日早上7 时20分15秒,巴黎城北街道上突然

一声爆炸,建筑物震动,窗户碎裂,没有人受伤。20分钟后,相距2 .4 千米的加

雷德莱斯附近,发生了第二次爆炸,伴随着滚滚浓烟,墙倒屋塌,十几人倒在血泊

之中。惊慌失措的巴黎市民,四处奔逃,东躲西藏。以后每隔15~20分钟,就有爆

炸声在巴黎响起,一直持续到下午。起初人们以为是飞机来袭,可是他们既没有看

到飞机,也没有听到飞机的轰鸣声。当天黄昏,法国的电台广播了这样一则消息:

“敌人飞行员成功地从高空飞越法德边界,并攻击了巴黎。有多枚炸弹落地,造成

多起伤亡……”然而,许多人对此表示怀疑。法国军方对现场找到的和从尸体中取

出的金属碎片进行检查,发现碎片太厚了,不像是炸弹。军火专家们一致认为,这

些粗糙的金属厚块都来自炮弹弹壳。但相距最近的敌人阵地在105 千米之外,

而最重型大炮的已知的射程也不会超过32千米。因此有人断言:巴黎近郊藏有德国

人的“秘密武器”。

3 月29日下午4 时30分,“巴黎大炮”再次怒吼。一发炮弹击中了巴黎市中心

的圣热尔瓦大教堂,教堂里到处都是做礼拜的人。炮弹炸断了支撑拱顶天花板的一

根大柱子,数以吨计的石块“哗啦”一声坍了下来,压死了88人,另有68人受了重

伤。4 月2 日,法国举行了大规模葬礼,许多政府高级官员都参加了,曾经指挥大

贝尔塔炮轰击列日的鲁登道夫下令,“巴黎大炮”在那天下午保持沉默,但德皇却

兴高采烈地乘车前往克雷彼,亲自向炮手们祝贺。

勿庸置疑,“巴黎大炮”是当时世界上射程最远的火炮。巴黎人带着困惑和恐

惧纷纷猜测这神秘的袭击来自何方。直至法国的特工在靠近法德边界的克雷彼发现

了德国的远程火炮,这个谜底才被揭开。那时已有一门“巴黎大炮”发生了爆炸,

5 名炮手被炸死。余下的两门大炮仍轮番射击。

“巴黎大炮”的设计和制造堪称世界一流,其射程之远为世界之最,能袭击对

手的纵深目标。但它有致命的弱点:由于膛压非常高,后坐力特别大,炮架必须要

十分坚固。这就使得运输和操作极为不便,运输且不说,单是装填和发射一发炮弹

就需要10多分钟。

从3 月23日至8 月9 日,三门“巴黎大炮”从三个不同的位置向巴黎共发射了

300 多发炮弹,其中有180 发落在市区,其余的落在了郊外,造成了200 多人死亡,

600 多人受伤。尽管炮轰巴黎是德国春季进攻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并未产生

重大的战略影响,更挽救不了行将土崩瓦解的同盟国。随着战场形势急转直下,德

军匆忙将剩下的两门大炮运回克虏伯兵工厂,重新投入熔炉。其设计图纸也神秘地

消失了,仅有一份原始手稿保留在罗森伯格家族,秘不示人。法国及其盟国的特工

人员曾经费尽心机,想搞到大炮和设计图,结果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然,

40多年后,罗森伯格关于“巴黎大炮”的原始手稿最终还是“浮出了水面”。但在

当时,“巴黎大炮”以其昙花一现的身影,给世人留下了许多扑朔迷离的疑团和无

以尽言的思考。

短命的“巨无霸”——大多拉火炮

在火炮的发展史上,“巴黎大炮”虽然以34米长的身管和120 千米的射程(设

计射程127 .9 千米)而居世界之首,但它还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火炮,真正的火炮

头号霸主是十几年后纳粹德国推出的“大多拉”火炮。

1928年,饱尝德国侵略之苦的法国为了抵御德国的再次人侵,沿法德边界构筑

了举世闻名的马奇诺防线。该防线全长351 千米,约由5600座永备工事组成。工事

坚固,其掩蔽部顶盖与墙壁厚达3 .5 米。即使有像大贝尔塔炮那样420 毫米口径

火炮的炮弹直接命中,也难以造成人员的伤亡与装备的损坏。法国人天真地认为,

有了坚不可摧的防线就可高枕无忧了,而忽视了由于军事科技的发展而导致的作战

方式的变革。希特勒上台后,马奇诺防线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为了能摧毁这

难以逾越的障碍,1935年,希特勒命令军方研制口径在700 ~1000毫米的超级巨炮。

德国陆军兵工局把这一重任交给了曾设计制造过“大贝尔塔”和“巴黎大炮”的克

虏伯兵工厂。双方签订合同,于1940年交货。克虏伯兵工厂虽然有研制巨型大炮的

经验,但对于研制口径如此之大的巨型大炮,也感到是个难啃的“硬骨头”。该工

厂的设计师穆拉和保兹尤主持了火炮的设计工作。他们把全部精力投入巨炮的研制、

试验和改进当中,长年累月地忘我工作着。当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发动第二次世

界大战时,超级巨炮尚未设计完毕。1940年5 月,德军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之后,主力从比利时、卢森堡南部越过阿登山脉,从北面绕过法国重兵把守的马奇

诺防线。6 月14日,德军在洛林和阿尔萨斯的接合部两面夹击,一举突破了马奇诺

防线。此时超级巨炮尚在制造之中,1941年克虏伯工厂才完成炮身的发射试验。

到1942年春,克虏伯兵工厂终于造出了800 毫米口径的超级巨炮。巨炮的口径

大得出奇,炮膛内可蹲下一名大个子士兵。为纪念该厂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克虏伯,

希特勒叫它“重型古斯塔夫”。设计师穆拉为纪念他的妻子,将巨炮命名为“多拉”

(穆拉妻子的名字),德国炮兵则更喜欢叫它“大多拉”。

同年3 月 19 日,“大多拉”火炮进行实弹射击试验。希特勒在陆军元帅凯德

尔、装甲兵司令古德里安、军工部长施佩尔的陪同下,亲自来到戒备森严的鲁根沃

尔靶场,观看并鉴定射击效果。中午12时20分,“大多拉”火炮发射了一发混凝土

破坏弹,弹丸实测重量为7 .086 吨,火炮射角65度,射程达26.09千米。40分钟

后,火炮又以射角45度发射了一发重4 .759 吨的榴弹,射程达47.22千米。对火

炮颇为熟悉的希特勒对“大多拉”火炮的性能非常满意。

“大多拉”火炮由身管、摇架、上炮架、下炮架、炮耳轴、反后坐装置、炮闩

和输弹机等组成。整根身管由两段组成,即带身管套的前身管与后身管。安装时,

先将后身管插人身管套与前身管相连,再用硕大的连接螺母将它们固定。每个炮管

发射100 发,就得吊换新炮管,不然就会炸膛。换一次炮管也得1 天的时间,且炮

管的造价很昂贵。操作火炮可通过电力和液压机构来完成。即由电力机构赋予火炮

高低射界十10~+65度,用卷扬机吊装炮弹,输弹与闭锁则由液压机构来实现。自

动化程度非常高。

“大多拉”除了身管长度(32.48米)和射程(40多千米)不如“巴黎大炮”

之外,在许多方面都堪称世界之最:全炮约长 43 米、宽 7米、高 11 .6 米,有

4 层楼那么高,重1350吨,几乎是“巴黎大炮”的两倍,它的块头之大,宛如一艘

军舰;炮弹也大得惊人,有7 .8 米长,竖起来比两层楼还高,其中榴弹丸重4 石

1 吨。内装大量炸药,破坏力巨大,射程可达47千米;另一种用于破坏混凝土掩蔽

部的弹丸则重达7 吨,内装200 公斤炸药。据说它的威力足以击穿3 .4 千米处厚

度为0 .85米的混凝土墙。

“块头大”既是“大多拉”的优势,也是它的缺陷。与“巴黎大炮”一样,由

于块头太大,运输、操作、保障都极为不便。就运输而言,首先要把下炮架、身管、

炮闩等部件卸下来,再分别装车。为了装运这门炮,德国又同时研制了大功率军用

火车。1941年10月,克虏伯兵工厂制成了两台功率为1050马力、时速达60千米的D311

型机车。运炮车与两层楼的楼房相当。整座大炮及所需的弹药需动用60节列车。由

于炮宽7 米,标准宽度的铁路无法运输,需采用特设的轨道。到达发射阵地后,还

需借助巨大的吊车将各部件安装在炮架上。仅安装好这座巨炮就需1500人至少整整

忙上3 个星期。

“大多拉”作为德军最高统帅部的王牌,由一名陆军少将担任总指挥。射击时

则由一名上校具体指挥。直接操作大炮的士兵多达1400多名,加上两个担任防空任

务的高炮团、警卫人员、维修保养人员,共需 4000 多人。动用这座大炮需经陆军

参谋长哈尔德上将批准。

1942年 4月,德军第 11 军团司令曼斯坦上将前往希特勒的总部,汇报了进攻

克里米亚(属乌克兰)席伐斯托普要塞的方案。这个要塞不仅十分坚固,而且地形

险恶,德军曾于1941年12月17日发起一次大规模进攻,战至12月30日,德军的攻势

已成为强驽之末,除了损兵折将外,没有捞到任何好处。为了减少伤亡,增加胜算

的把握,曼斯坦请求总部提供重炮支援。结果曼斯坦不仅得到了两门特制的600 毫

米的加农炮,而且还得到了举世无双的“大多拉”的支援。

从6 月7 日起,德军在空军和炮兵火力的有力支援下,再次发起进攻,但进展

非常缓慢,双方都坚持寸土必争,每一个碉堡和每一条堑壕,都要经过浴血苦战,

苏军一再发动反击,以求夺回所丧失的阵地。无论是大型的据点也好,小型的碉堡

也好,他们都常常会打到最后一人一弹为止。“拉锯战”成了此役独特的风景。尽

管德军最后取得了此役的胜利,但是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有些团只剩下了几百人,

还有一个连在撤离前线时只剩下了1 名军官和8 名士兵。希特勒深知此役之胜利来

之不易,特命令曼斯坦由上将晋升为元帅,并对所有参加克里米亚战役的人员颁发

一种纪念臂章,以资鼓励和表彰。在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战斗中,火炮特别是

“大多拉”炮立下了汗马功劳。“大多拉”火炮向该要塞的7 个主要目标共发射了

48发巨型炮弹。剧烈的爆炸声似电闪雷鸣,惊天动地,一股股浓烟从要塞升起。炮

弹降落之处,立即化为废墟,尤其是其中有一发击毁了在席费拉亚湾北岸埋在岩石

下30米深的一个巨型弹药库。令德军和苏军都为之震惊。尽管人们认为“大多拉”

的真正效力与制造它的成本不成比例,即效费比很低,但“大多拉”在克里米亚的

出色表现令参战的将士终身难忘。

后来,“大多拉”又连续参加了进攻斯大林格勒和莫洛托夫城的作战。分别向

这两个城市发射了8 发炮弹,还向一个弹药库发射了10发炮弹,想再现昔日的“辉

煌”。但它似乎没有像在克里米亚那样建立特殊的功勋。1944年9 月,在离华沙30

千米的一个小镇,“大多拉”向华沙发射了约30发炮弹,以镇压波兰地下武装力量

在华沙的起义。这是“大多拉”最后一次亮相。二战结束时,“大多拉”火炮已成

了苏联红军的战利品。以后又被运到盟军占领区,成为他们研究巨炮的样品。最后,

这座空前绝后的超级巨炮被盟军拆解,结束了它短暂而奇特的一生。

什么叫乖离率?怎么设置?

乖离率(BIAS)是描述股价与股价的移动平均线的相距的远近程度。BIAS指的是相对距离。

1. BIAS的计算公式及参数。

N日乖离率=(当日收盘价 - N日移动平均价)/ N日移动平均价

式中:分子为股价(收盘价)与移动平均价的绝对距离,可正可负,除以分母后,就是相对距离。

移动平均价为1元时相差0.1元,与移动平均价为10元时相差0.1元是很不相同的,所以在一定场合要用相对距离,不应考虑绝对距离。

BIAS的公式中含有参数的项只有一个,即MA。这样,MA的参数就是BIAS的参数,即乖离率的参数就是移动平均价的参数,也就是天数。参数大小的选择首先影响MA,其次影响BIAS。一般说来,参数选得越大,则允许股价远离MA的程度就越大。换句话说,股价远离MA到了一定程度,我们就会认为该回头了,而这个远离的程度是随着参数的变大而变大的。例如,参数为5时,我们可能认为BIAS到了4%股价就该回头了;而参数为10时,我们则必须等到BIAS超过4%,比方说到了7%才认为股价该回头。

2.BIAS的应用法则。

BIAS的原理是离得太远了就该回头,因为股价天生就有向心的趋向,这主要是由人们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另外,经济学中价格与需求的关系也是产生这种向心作用的原因。股价低需求就大,需求一大,供不应求,股价就会上升;反之,股价高需求就小,供过于求,股价就会下降,最后达到平衡,平衡位置就是中心。

BIAS的应用法则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虑:

(1)从BIAS的取值大小方面考虑。这个方面是产生BIAS的最初的想法。找到一个正数或负数,只要BIAS一超过这个正数,我们就应该感到危险而考虑抛出,只要BIAS低于这个负数,我们就感到机会可能来了而考虑买入。这样看来问题的关键就成了如何找到这个正数或负数,它是采取行动与沉默的分界线。

应该说明的是这条分界线与三个因素有关:

1)BIAS选择的参数的大小;

2)选择的具体是哪支股票;

3)不同的时期,分界线的高低也可能不同。

一般来说,参数越大,采取行动的分界线就越大。股票越活跃,选择的分界线也越大。

在本书中,给出这些分界线选择的参考数值。应注意,仅仅是参考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对它们进行适当的调整。下面仅举一例。

1. BIAS(5)>3.5%,BIAS(10)>5%,BIAS(20)>8%以及BIAS(60)>10%是卖出时机;

2. BIAS(5)<一3%,BIAS(10)<一4.5%,BIAS(20)<一7%和BIAS(60)<一10%是买入时机。

从上面的数字中可看出,正数和负数的选择是不对称的, 般说来,正数的绝对值要比负数的绝对值大一些。例如,3.5>3,5>4.5等。这种正数的绝对值偏大是进行分界线选择的一般规律。

如果遇到由于突发的利多或利空消息产生的暴涨暴跌的情况,的那些参考数字肯定不管用,应该考虑别的应急措施。有关人员的经验总结,暴涨暴跌时;

1.对于综合指数

BIAS(10)>30%为抛出时机;

BIAS(10)<-10%为买入时机。

2. 对于个股:

BIAS(10)>35%为抛出时机;

BIAS(10)<一15%为买入时机。

(2)从BIAS的曲线形状方面考虑。形态学和切线理论在BIAS上也能得到应用。

1)BIAS形成从上到下的两个或多个下降的峰,而此时股还在继续上升,则这是抛出的信号。

2)BIAS形成从下到上的两个或多个上升的谷,而此时股还在继续下跌,则这是买入的信号。

两条为指标背离原则和趋势的内容。

(3)从两条BIAS线结合方面考虑。当短期BIAS在高位下穿长期BIAS时,是卖出信号;在低位,短期BIAS上穿长期BIAS时是买入信号。

3.应用BIAS应注意的问题。

(1)书上提供的具体数字仅仅是参考,正确的做法是在实践中自己寻找分界线的位置。

(2)在BIAS迅速地达到第一峰或第一谷时,是最容易出现操作错误的时候,应当特别小心。

(3)BIAS的应用应该同MA的使用结合起来,这样效果可能更好。当然,同更多的技术指标结合起来也会极大地降低BIAS的错误。具体地结合法如下:

1)BIAS从下向上穿过0线,或BIAS从上向下穿过0线可能也是采取行动的信号。上穿为买入信号,下穿为卖出信号。因为此时,股价也在同方向上穿过了MA。

2)BIAS是正值,股价在MA之上,如果股价回落到MA之下但随即又反弹到了MA之上,同时BIAS也是呈现相同的走势,则这是买进信号。对于下降的卖出信号也可类似处理。

3)BIAS是正值,并在向0回落,如果接近0时,反弹向上,则这是买入信号。对BIAS是负值可照此办理。

神奇宝贝第四部目录

BW01.前往合众地方!捷克罗姆的身影 (修帝、艾莉丝、红豆杉博士登场)

BW02.艾莉丝与牙牙 (火箭队原有神奇宝贝寄放在本部,武藏收服滚滚蝙蝠,小智收服豆豆鸽)

BW03.水水獭!黑眼鳄!危在旦夕 (小智得到水水獭)

BW04.对战俱乐部!神秘的神奇宝贝现身 ( 小智得到暖暖猪)

BW05.三曜道馆!vs爆香猴、冷水猴、花椰猴 (天桐登场)

BW06.梦的遗址!食梦梦和梦梦蚀 (小智得到挑战徽章,真菰博士登场,艾莉丝与天桐加入)

BW07.藤藤蛇·迷人收服! (小智收服藤藤蛇)

BW08.火红不倒翁与达摩狒狒!钟塔的秘密

BW09.蜈蚣王发飙!救出牙牙

BW10.劲敌对战!强敌轻飘飘

BW11.石居蟹!取回自己的家吧 (天桐得到石居蟹)

BW12.破破袋战队与秘密基地! (小智得到蛋)

BW13.泡沫栗鼠有洁癖! (白露登场)

BW14.七宝市!博物馆大冒险

BW15.七宝道馆赛!vs道馆训练家·芦荟

BW16.再次挑战七宝道馆!新绝招爆发 (小智得到基础徽章)

BW17.从蛋中孵出的小霸王 (小智的蛋孵化成滑头小子)

BW18.矢车森林!虫宝包与亚堤 (小智收服虫宝包)

BW19.酒侍对决!石居蟹vs双刃丸 (赤霞珠登场)

BW20.皮卡丘vs黑眼鳄vs鸭宝宝

BW21.天之箭桥与歌德小姐

BW22.飞云市!百足蜈蚣恐慌 (豆豆鸽进化成波波鸽)

BW23.飞云道馆赛!纯情之心的虫系神奇宝贝对战 (小智得到甲虫徽章,虫宝包进化成宝包茧,小次郎得到哭哭面具)

BW24.钓鱼酒侍!天桐登场

BW25.要小心可爱脸蛋!被导电飞鼠电到发麻 (艾莉丝得到导电飞鼠)

BW26.导电飞鼠vs藤藤蛇!交换伏特大混乱

BW27.烛光灵大宅的恐~怖故事

BW28.通往龙系大师之道!牙牙vs赤面龙

BW29.消失的扇贝贝!水水獭最大的危机 (肯尼洋登场)

BW30.恋爱中的木棉球乘风飞翔

BW31.小灰怪与不明飞行物体

BW32.劲敌对战!迷你冰、搬运小匠参战

BW33.蓝蟾蜍、泥巴鱼!水边的战斗 (小智收服蓝蟾蜍,天桐收服泥巴鱼)

BW34.龙之破坏者登场!艾莉丝与龙头地鼠 (蓝葛雷登场)

BW35.石丸子!发射光泽电炮吧 (小智收服石丸子)

BW36.酒侍侦探天桐!娃娃失踪事件

BW37.化石复活!古代怪鸟始祖大鸟

BW38.索罗亚电影!神奇宝贝骑士传说

BW39.全体集合!东·乔治对战

BW40.激战东·乔治对战!藤藤蛇vs驹刀小兵

BW41.白热化的东·乔治对战!导电飞鼠vs打击鬼

BW42.决战东·乔治对战!小智对艾莉丝

BW43.交涉喵·喵喵!头巾混混说服作战

BW44.要小心扒手猫!喵喵与水水獭

BW45.大宇怪与双卵细胞球与梦境小偷

BW46.交涉喵·喵喵!突破冻原熊的森林

BW47.疾奔!对战地下铁 (前篇)

BW48.疾奔!对战地下铁 (后篇)

BW49.道馆训练家是超级模特儿!小菊儿登场

BW50.雷文道馆!华丽的电击对战 (小智得到伏特徽章)

BW51.小智、天桐对地下铁总控官

BW52.小智对冠军·阿戴克 (阿戴克登场)

BW53.前往彩虹另一头!街头沙铃的音乐剧

BW54.芽吹鹿! 春夏秋冬全部到齐

BW55.滑头小子与任性的哥德宝宝!

BW56.艾莉丝与单首龙!抚养屋修行

BW57.敏捷☆战士对几何雪男

BW58.天桐与伯特,兄弟对决!爆香猴vs花椰猴

BW59.龙卷云vs雷电云vs土地云!(前篇)

BW60.龙卷云vs雷电云vs土地云!(后篇)

BW61.地底的道馆赛!vs菊老大! (石丸子进化成地幔岩,小智得到颤抖徽章)

BW62.电电虫、电蜘蛛!电石洞穴! (石居蟹进化成岩殿居蟹)

BW63.通讯交换进化!骑士蜗牛和敏捷虫!

BW64.黑英雄的遗迹!象征鸟与死神棺!

BW65.二对二对战!皮卡丘·混混鳄vs蜈蚣王·蟾蜍王! (小智收服混混鳄)

BW66.爆爆头go!爆爆头水牛no!

BW67.吹寄道馆的空想对战!挑战者天桐!

BW68.吹寄道馆!vs风露 空中决战! (波波鸽进化成轰隆雉鸡,小智得到喷射徽章)

BW69.突破难关!登上天空之塔!

BW70.东·乔治格斗大会开幕!滑头小子对花椰猿!

BW71.不断继续吧东·乔治格斗大会!赤面龙对劈斩司令!

BW72.激战东·乔治格斗大会!劈斩司令对炎武王!

BW73.决战东·乔治格斗大会!投射鬼对打击鬼!

BW74.救出牙牙!铁蚁的巢穴! (宝包茧进化成保母虫)

BW75.罗斯山的激战!肋骨海龟的奇迹(前篇)

BW76.罗斯山的激战!肋骨海龟的奇迹(后篇)

BW77.炎之回忆!暖暖猪vs炎武王! (暖暖猪进化成炒炒猪)

BW78.哈奇库登场!火神虫的圣山!

BW79.雪花道馆赛!冰之对战场地! (小智得到冰柱徽章)

BW80.神奇宝贝酒侍对决!品评对战!

BW81.种子铁球研究所!艾莉丝与双倍多多冰!

BW82.电影对决!合众防卫队 出击!

BW83.激战立涌道馆!vs霍米加!(前篇)

BW84.激战立涌道馆!vs霍米加!(后篇) (小智得到毒性徽章)

合众联盟(第二季)

BW85.歌唱吧,美洛耶塔爱的旋律!

BW86.波加曼vs花椰猴 华丽的对战! (小光归队)

BW87.大岩蛇岛野外求生!

BW88.酒侍侦探天桐!消失的喷嚏熊之谜!

BW89.艾莉丝与小霸王快龙! (艾莉丝收服快龙)

BW90.青少年杯开幕!快龙对冻原熊!

BW91.力量对决!艾莉丝对小光!

BW92.小智、艾莉丝、修帝!最后的对决! (混混鳄进化成流氓鳄)

BW93.道别与相遇的青少年杯! (小光离队)

BW94.青海波道馆赛!巨翅飞鱼vs大剑鬼!

BW95.神奇宝贝幼儿园大骚动!毛头小鹰与秃鹰小子

BW96.美洛耶塔与海底的神殿!

BW97.灵兽型态合力进击!合众最大的危机!

BW98.世界上第一华丽的神奇宝贝!奇诺栗鼠对藤藤蛇!

BW99.天空和大地的双打对战!

BW100.艾莉丝,回到龙之乡!

BW101.双龙道馆,艾莉丝对夏卡!

BW102.伊布队出动!神奇宝贝救援队!

BW103.开幕!合众联盟·桧垣大会!小智对修帝!

BW104.热斗!从劲敌对战中胜出!

BW105.牙牙迷路走失了!

BW106.打击鬼登场!小智对肯尼洋!

BW107.小智对虎彻!秘密武器三头龙!

BW108.决战合众联盟!皮卡丘对路卡利欧! (小智止步桧垣大会前八强)

BW109.红豆杉研究所!展开新旅行!

BW110.朋友……他的名字是N!

BW111.新道馆训练家!黑连!

BW112.阿克罗玛vs帅哥!电浆团的阴谋!

BW113.雾之算木牧场!电龙的灯光!

BW114.N再度现身!拯救勇士鹰作战!

BW115.紧急出动!神奇宝贝海岸救援队

BW116.燃烧吧!喷火龙!vs快龙! (小智的喷火龙归队,轰隆雉鸡寄放在大木研究所)

BW117.电浆团的野心!被操纵的神奇宝贝!

BW118.N的秘密…在雾的远方!

BW119.火箭队对电浆团!喵喵与阿克罗玛!

BW120.白色遗迹!小智对N!

BW121.电浆团袭击!复活的仪式!

BW122.雷希拉姆对N!理想和真实的那一方

BW123.再见了合众!新的乘船之旅! (小智在红豆杉研究所的神奇宝贝被送回大木研究所)

BW124.甘甜蜂蜜充满危险!

BW125.酒侍侦探天桐!大海原的密室!

BW126.再见水水獭!通往扇贝贝王之道

BW127.幻影之岛!雾中的索罗亚克

BW128.洛托姆VS大木博士!

BW129.德科罗拉群岛的海贼王!

BW130.小智与巴大蝴!直到再会的那一天

BW131.小智与艾莉丝绝交! 离别的道路

BW132.向基拉祈许愿吧!七日间的奇迹

BW133.发光的飞碟!大宇怪之城

BW134.三色堇登场!发电蜥与指路羊 (三色堇登场并入队,三色堇的发电蜥、指路羊登场)

BW135.宝藏之谜!无人岛冒险!

BW136.小桩与艾莉丝!异色的赤面龙!

BW137.登场!彗星与勇者的传说

BW138.前进吧!指路羊!

BW139.导电飞鼠,加入火箭队!

BW140.天桐VS冰之挑战者 三曜道馆的危机

BW141超级愿望!直到再会的那一天 (艾莉丝与天桐离队 并前往城都地方和丰缘地方)

BW142我的梦想、神奇宝贝大师 (火箭队将在合众地方收服的神奇宝贝上交总部,果然翁回归火箭队,小智的除皮卡丘的神奇宝贝都寄放在大木研究所并与三色堇前往卡洛斯地方)

世界上最重的火炮是哪个?

古斯塔夫巨炮。

德国在二战期间制造了一种大炮,

它的炮弹可以贯穿英吉利海峡,

每发炮弹都达到八吨重,

装弹就需要二十分钟。

1914年秋天,德军统帅部制定了一个异想天开的作战计划,即沿法比两国边界

地区建立基地,从那儿用远程火炮炮击英国,要求火炮的射程至少在37千米。

于是,德军统帅部将研制远程火炮的任务交给著名的克虏伯兵工厂火炮设计师、总

监弗里茨·罗森伯格教授。为了论证这一设想的可行性,克虏伯兵工厂首先在其

“麦喷”靶场进行了远程火炮发射低阻力弹的试验。试验取得了成功,但此时德军

统帅部提出要研制能炮击巴黎的射程100 千米的超远程火炮,许多人认为这是

根本不可能的。罗森伯格力排众议,极力主张并积极组织研制。经过一段时间的探

索和试验后,罗森伯格运用数学计算来推定所有的因素一k 弹、火药量、3 分钟空

中飞行和大地的曲率间的相互关系,他认为完全可以制造出射程达100 千米。能从

法德边界炮轰巴黎的大炮。根据罗森伯格的研究成果,1917年2 月,德国军方又提

出将射程延长到120 千米。

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军方要货。因此罗森伯格决定利用当

时尚未装到舰上的L52 一5 型355 毫米口径的舰炮进行改装。为了加大射程,炮的

身管必须要大大加长。于是,他将3 段210 毫米口径的衬管连接起来,插入355 毫

米舰炮的炮管中,约3 .9 米露在外端,其他部件如药室、炮架也都作了相应的改

装。

1917年夏天,第一批远程火炮终于制成,德军将3 门大炮的阵地选择在克雷彼。

那里树木茂密,利于隐蔽,即使敌机飞临上空也不易发现。翌年二月,德军将火炮

秘密地运往阵地,牢牢地安装在水泥基座上。这种大炮口径虽然只有210 毫米,但

身管却相当长,达到34米(为口径的162 倍)。若把炮身竖立起来,其炮口要超过

10层高楼的楼顶。

为了防止炮管因本身太重(200 吨)而弯曲变形,罗森伯格在炮身上附加了支

架,为了解决机动问题,罗森伯格设计了可以沿着铁路轨道滚动的有轮缘的车轮,

而射程的增加或减少则由改变发射火药的数量来调节。巨大的铁路旋车盘可使炮架

和大炮作水平面的旋转,以改变方向。

这种大炮的射程超群,除了由于采用34米长的身管外,其发射的弹丸重量轻

(炮弹125 公斤,由195 公斤火药发射),弹丸结构合理(尖头、细长型),飞行

阻力小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为了获得最大射程,火炮还必须以最合适的角度来发射

弹药。经测定,这种大炮的最佳射角是53度,初速为1700米/ 秒,最大弹道高42千

米。根据物理学原理,空气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高度高于30千米的同温

层中,空气密度很小,已近似真空。炮弹在同温层中飞行,可认为没有空气阻力的

影响。炮弹经过20多秒飞到同温层时,还有1000米/ 秒的。这时弹道切线与水

平线的夹角恰在45度左右。这一角度可使炮弹的射程最远。炮弹在同温层中飞行约

100 千米后,重新进入对流层落到地面,这时它已在距发射阵地120 千米之外的巴

黎市区了。

为了取悦当时的德皇威廉二世,该炮起初命名为“威廉火炮”。由于首战威震

巴黎,故后人又称之为“巴黎大炮”。

1918年3 月 23 曰 4时,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克雷彼阵地上的炮手正在忙碌着。

为了迷惑对方,德国10个机场上的飞机准备起飞,阵地周围30个炮兵连的火炮都指

向了法国。当“巴黎大炮”射击时,所有火炮将同时开火,予以配合。30名炮手用

提升装置将身管徐徐升到53度射角,打开厚达34毫米、铁门似的炮闩,弹药手从保

温弹药库内取出重120 公斤的炮弹,通过传送带送到炮膛内。此时德皇威廉二世也

来到阵地附近观看发射。

7 时许,一名炮手拉响火绳,弹丸凌空飞出,呼啸着向巴黎飞去。三分钟后,

第一发炮弹落在了塞纳河畔。为了掌握炮弹落点,以便使炮弹准确命中重要目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推荐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Copyright © 2021-2022 布卷攻略网 -(www.zjbbxmk.cn)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2024275284号-1 网站地图